為了再次聽到石頭老師帶領的非洲鼓聲,我傻乎乎跟著識途老馬Meow離開喧囂台北城,來到台投埔里鎮成功里沉靜的山區-”藏機閣”園內一萬多坪的土地,看不到邊際,因此也就沒有”你家”,也沒有“我家”,只有這一家。我意識到自已很龐大而牢固的”你我之分”,這個二元論在大自然之中變得很突兀。
身在山林,非洲鼓的律動在山林中自在遊走,我想不只有”我們”聽到,山裡所有的一草一木以及五感不可見的”存有”也都在正在搖擺著。我的身體和心識仍然被很多的”應該”綁住,從我身體無法大膽地搖擺的程度可以見得。我想我得住上個幾天,那種緊張習氣、種種面具才可以拿得下來。石頭老師的鼓聲和挑動的粗眉,和那胡麻醬可以讓我看到我有很多自以為高雅的”偽裝”。
目前分類:台灣嘻遊記 (8)
- Jan 20 Sun 2013 00:00
埔里山上的非洲鼓對話
- May 15 Thu 2008 05:37
宜蘭礁溪老爺大酒店溫泉 #516號房
- Sep 30 Sun 2007 01:28
玉長公路.台30線
中秋假期乘坐老爹的摩登新玩具現代Tucson柴油車從瑞穗台九線開往長濱,30分鐘車程,一路的風光從山景,海景,聚落,前後堆疊出多層次的景致,神秘幽遠。我在淡水窩了10年,海的味道律動是睡前的搖籃曲。山上大雨洗刷,滾滾黃泥瀉進大海,海岸線盡是不透明黃褐色的裙帶圍繞,隔離了海洋。
- Jul 22 Sun 2007 20:32
這個夏天曬太陽 荖濃溪泛舟要翻船 @ July 8
荖濃溪全景.同行夥伴拍攝
小時候在秀姑巒溪的經驗
都是神氣地坐在救生員開的馬達艇上
呼嘯來去
那裡需要自己划阿現在年紀大了
陽光總令我退避三舍
雖然我心裡還是嚮往曬(一下下)太陽
曝曬一下我的陰暗面
但是
非常有限
- Jul 20 Fri 2007 22:31
迷途
最近忙著靈修,沒空整理心情。正確的說法是太多起伏無暇整頓。我從八樓又往上看到了兩樓。山總在往上爬。
今晚參加信義區山上的挹翠山莊的"泛醉聚樂部",遇見很多熱情的人,說很多話,總是笑,很放鬆,處在當下的時空,於是可以真的輕鬆。現在講很簡單,但是,還挺難的。
今晚參加信義區山上的挹翠山莊的"泛醉聚樂部",遇見很多熱情的人,說很多話,總是笑,很放鬆,處在當下的時空,於是可以真的輕鬆。現在講很簡單,但是,還挺難的。
回想起六月的兩次迷路的經驗,重新看見自己過去是如何沒有活在當下。
[牛山.呼庭] 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牛山39-5號
- May 27 Sun 2007 16:01
敗犬的單車記 –淡水篇 @20070526
- Mar 11 Sun 2007 00:15
Sat, March 3, 2007 - 故宮. 展覽
[展覽] 印象深刻 - 院藏璽印展 (2007.01 ~ 07)
近距離的篆刻展示是在文字上浸淫陶醉,我才知道我離中文語意的美感有多遙遠。"別有懷抱"、"方寸之間" 、還有眾多我無法背誦的詩詞。
以下文字截取自故宮網站,以方寸代稱印面的世界,方寸也指 "心",兩者之間,微妙,值得玩味。
以下文字截取自故宮網站,以方寸代稱印面的世界,方寸也指 "心",兩者之間,微妙,值得玩味。
古銅印面以方寸 (約2.3公分)大小為多,故以方寸代稱印面的世界。
印面或鑄或刻,銅印多鑄,其餘材質多刻;或方或圓,或長方或橢圓,私印尤多異制;或白文(陰文)或朱文(陽文);或有界格有邊欄;或為文字或屬圖象,幻化多端,卻都只在方寸之間。
印面或鑄或刻,銅印多鑄,其餘材質多刻;或方或圓,或長方或橢圓,私印尤多異制;或白文(陰文)或朱文(陽文);或有界格有邊欄;或為文字或屬圖象,幻化多端,卻都只在方寸之間。
以下文字截取網站,關於 "篆刻藝術"
中國文字隨著時間的綿延,空間的歧異發展,蘊涵了動人的多樣風貌,尤其在印面之內以一種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現出來,方寸之內充滿了時間的古樸和空間的渾厚,雖然幾經更選,仍能以溫潤的光澤、古雅的韻趣,引人玩味,這就是篆刻的藝術。 ……
中國文字隨著時間的綿延,空間的歧異發展,蘊涵了動人的多樣風貌,尤其在印面之內以一種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現出來,方寸之內充滿了時間的古樸和空間的渾厚,雖然幾經更選,仍能以溫潤的光澤、古雅的韻趣,引人玩味,這就是篆刻的藝術。 ……
無意間發現這個網站,"篆刻網"。
[展覽] 大觀 - 北宋汝窯特展 (2006.12.25 ~ 2007.03.25)
產燒於十二世界初的北宋汝窯,以其溫潤典雅的"天青釉"聞名,被視為青瓷之冠。
我在近距離觀賞下知道它為何特出。
流傳下來的汝窯極稀少,原因在其品質控管極為不易,每一件作品都是只有在誕生後才創造出它的價值;相對的,越是登峰造極之作,工匠冒著無法複製被殺頭的風險,也只有狠心當場砸爛。全世界典藏的作品約70件左右,故宮收藏21件。
展覽上從各地商借作品不少,分別從英國倫敦,日本大阪市,中國大陸河南省,純就展覽的廣度而言是享受,但是底層浮現出來的僅存的微弱的民族主義那真是百感交集。
流傳下來的汝窯極稀少,原因在其品質控管極為不易,每一件作品都是只有在誕生後才創造出它的價值;相對的,越是登峰造極之作,工匠冒著無法複製被殺頭的風險,也只有狠心當場砸爛。全世界典藏的作品約70件左右,故宮收藏21件。
展覽上從各地商借作品不少,分別從英國倫敦,日本大阪市,中國大陸河南省,純就展覽的廣度而言是享受,但是底層浮現出來的僅存的微弱的民族主義那真是百感交集。
光是主題 "雨過天青雲破處" 的意境就夠值得想像了,只有在雨霽過後才會出現的清亮,洗滌過的,富於變化的雲靄。這種色彩讓我在萬頭鑽動的有限的展覽室中也像處在空曠之處,那是心情使然。
展覽中用許多文字來描述這個顏色,這個顏色在我的經驗中不曾出現,所以新奇。不過中文的 "天青色"、"雨過天青"、"淡青色",英文 "Green-nich Blue"、"Blue sky after rain",都不足以形容實品的抽象色澤,還有邊緣隱隱發散出的粉紅色光暈如星辰光芒 (應該不是我的散光造成的吧? )。另外,汝窯瓷器的品級,無論是釉表帶 "開片" 或是完美的一點紋路也沒有 (我們在正要離開展覽室時遇見熱力四射的解說員,就像聽古一樣被他深深吸引,又折了回來,也才知道紋路專業用語叫"開片";還有銅牆鐵壁般卻也精透的玻璃櫥窗中的第七號作品故宮院藏之"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完美無暇,絕無僅有,我看的目瞪口呆。)
這天的猛烈的艷陽出現在春天算是放肆了。
http://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juware/index_ch.html
展覽中用許多文字來描述這個顏色,這個顏色在我的經驗中不曾出現,所以新奇。不過中文的 "天青色"、"雨過天青"、"淡青色",英文 "Green-nich Blue"、"Blue sky after rain",都不足以形容實品的抽象色澤,還有邊緣隱隱發散出的粉紅色光暈如星辰光芒 (應該不是我的散光造成的吧? )。另外,汝窯瓷器的品級,無論是釉表帶 "開片" 或是完美的一點紋路也沒有 (我們在正要離開展覽室時遇見熱力四射的解說員,就像聽古一樣被他深深吸引,又折了回來,也才知道紋路專業用語叫"開片";還有銅牆鐵壁般卻也精透的玻璃櫥窗中的第七號作品故宮院藏之"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完美無暇,絕無僅有,我看的目瞪口呆。)
這天的猛烈的艷陽出現在春天算是放肆了。
面對千年文物的靜默,總會有時空交錯的感覺,很真實卻又很虛幻。人的存在變的很輕,因有太多不同朝代的氛韻展在面前,叨叨說著話。
我們三人跳耀在腥羶的熟女話題與古代文物藝術品之間,敬畏之心蕩然無存,也是一種風情。
我想再來一趟,畢竟不同。
http://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juware/index_ch.html
梁小姐攝,大方提供;以及,咪妹同行。藍同學機要的三張免費招待券使然。
- Feb 22 Thu 2007 20:52
MUSEUM of TOMORROW – A better tomorrow
年初五的午後,三點過後。
年節假期中被恣意餵養的身軀和虛耗的精神狀態在台北街頭蕭夙的街道中行走,因寂寞而高貴而齷齪。
市民大道三段上的大型鷹架鐵皮屋裡沒有氣味的24小時生鮮超市,部分裸露的水泥牆面暗示空間的不穩定性與可能性,販賣等待被填充、被理解、被想像、被演譯以及重新復習的商品/價值訊息。
低溫肉品早以搶購一空,取而代之更是想像的紅色支解肉品意象。大型冷凍庫中clear air三角形甜品沒有絲毫甜味是等待吸食的雄性的腥羶氣味。
消費意願零,學習意願100。重新在這裡如小學生坐在課堂上穩定地溫習著:
turn off TV
the family value
say what you mean
team work
talk to yougers/elders
no possessions 沒有包袱
more than skin deep 外表不重要
the moral courage
tolerance 包容
good vibes 好感
以下訊息截取自網站 - http://www.museum-of-tomorrow.com/
Exhibition 01 : theFLOWmarket™
時間:2007/01/04至2007/02/28
將丹麥最具話題性超市「theFLOWmarket」直接空運來台,成為一個24小時營業、真正可以買東西的超市。丹麥設計師Mads Hagstrøm創造了這個世界巡迴展覽的話題性超市,用包裝低調簡單卻精緻的想像商品,代表著現今社會每個人應當關注的議題,不論之於自己、人與人、甚或整個息息相關的地球;所以購買這些商品,即是消費一種認同的概念,代表一項支持行動。這次更針對台灣增加相關議題的限定版商品,使展覽主題更拉近與台灣社會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