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唯一的雪在塵封記憶中的「合歡山」上演,踩著紅白塑膠帶充當的簡陋鞋套完成堆雪人打雪仗的夢想。記憶中,雪是濕的,打在臉上身上,寒冷濕氣透過厚重衣物毫無保留全滲進來。當時,雪在山上才遇得到,而且也不容易遇到。

徳國慕尼黑的雪就在住所旁,所有視線被雪覆蓋,這個城市在冬季閃閃發亮,幾近刺眼。除了白沒有別的色彩,偶有些靈性上的神聖感,也偶有被吞噬的絕望襲來。

被雪覆蓋下,生命跡象似乎全無。地上風光則是應有盡有。歐洲的冬季活動要開始囉!!

DSC05620.JPG 
剛開始走在雪地總是膽戰心驚步步為營,原因是平日用的鞋子全不適合在雪地行走。為此,挑選一雙鞋底刻痕較深、防滑,防水、保暖、底部要高能阻擋地面的寒氣的雪靴便是當務之急。換上「戰靴」之後雪就較為平易近人了 。我在這裡從新學習「如何保暖」。

DSC05649.JPG    
下雪ing

DSC05598.JPG 
這種積雪高度.. 有點誇張ㄟ!!   ~黑黑的雪~~

DSC05624.JPG 
S-Bahn的鐵軌快要看不到了啦

DSC05638.JPG 
老兄! 你車頂的雪塊也太厚了吧!! (還整片位移ㄟ!!)

DSC05606.JPG 
有雪的地方就是滑雪場出發囉~~~「拰老爸拉得很累啦」~~~

DSC05612.JPG
「看我如何躺著滑雪」~~~沙沙沙

DSC05614.JPG 
「姐姐你快來加入我啦~

全天候的製雪機 眾多不同雪的物理現像 每天都有新鮮事
高空中緩緩飄下似雪的雨,仔細一看,是肉眼不太能辨認的固態,落在地面瞬間變成真正的雨水。

清晨厚重的雪與車窗玻璃結合形成薄冰,密不可分,
15分鐘的除霧裝置、雨刷、與徒手鏟雪小刀並用,坐在車內仍然霧茫茫一片。上路前總有一場雪仗要打。

不少時候清晨的雪像極了特效用的保麗龍雪花,假的很,輕拍就掉,一點不拖泥帶水。

顆粒再大些,就有點像是冰雹襲來,時間很短,通常只有十來分鐘。

DSC05639.JPG 
剷雪實況 老娘每天都要搞個20分鐘

剷雪車趴趴走
凌晨五點半,窗外街道上色彩鮮豔的巨大機具移動著,發出巨大的聲響-鏟雪車推動厚重的雪殺出的生路讓城市的交通網絡得以維續。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剷雪車從記憶中的「火盒小汽車」轉變成冬季最忙碌的交通工具。

DSC05635.JPG 
公家單位的剷雪車是橘紅色的  這輛算是大型剷雪車

DSC05637.JPG 
整個冬季的街道都是碎石子 鏟雪車背後不斷吐出細石子或是鹽巴加速路面溶雪

DSC05641.JPG 
加上雪鍊的超級剷雪車比較像「挖雪機」

雪地開車如臨大敵
除了暖氣之外有些車款也具備坐倚加熱的功能,我們戲稱為「享樂的免治馬桶」,這寒冷的冬季能讓屁眼暖活堪稱功徳一件。

輪胎必須提前在冬季來臨前換上Winter Tire,這種輪胎的刻痕較深,到目前為止,房車還無需使用雪鍊。另外,整個冬季也必須採購特製的雨刷水,除了降低冰點確保水箱在零度以下也不會結冰,也讓擋風玻璃較不易結冰,也時常用來加速檔風玻璃積雪融化,因此這項利器在冬季上路可是必備。

車輛行走在雪地上沒有想像中穩當,車速放慢之外也很容易打滑(高速公路在大雪紛飛的時段速限是80km)。當路面積雪稍深的時侯,路面上的標示全被雪覆蓋,對於路面左右轉或縮減等等的指示容易混淆。視線不佳加上路況不佳,整個冬季的行車驚魂記連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e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